五年,他们从应届生成为了滴滴的「技术扛把子」
桔妹导读:作为网约车业务的技术基石,滴滴网约车技术团队不仅支持了多业务形态的复杂出行平台,更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。他们务实肯干,持续进化,更非常善于换位思考,很多工程师在这里历练后甚至成为业务的骨干。今天,我们就来看看三位工程师在这里是如何从应届生成长为技术骨干的。
你的第一份工作做了多久?
这个问题在百度上有17,600,000个结果。大量的年轻人在询问“第一份工作应该做多久比较好”。有人做了几个月就觉得不合适,有人认为2-3年会让职业履历看上去漂亮……眼前的这三位工程师,从2016年毕业就加入了滴滴,一晃五年过去了,他们已然从青涩的学生变成了独当一面的leader,他们在这里是怎么做到加速成长的?现在又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和苦恼?
滴滴网约车技术团队从2016年中成立至今,从支持专车、快车两条产品线,演化为支持快车、专车、拼车、城际拼车、优享、豪华车以及更多衍生业务形态的复杂出行平台,除了是业务发展的基石,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,孵化和支持了很多新的方向。他们是离业务最近的一批工程师,也在前线“炮火”声中迅速成长的人。滴滴CTO张博常说:“最快的成长来自最激烈的战场”,形容他们最为贴切。5年,足够让一个优秀的年轻人得到最有价值的历练。
▲ 点击播放专访视频(上)
初心:
▔
2016年,徐哲从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毕业。他和每一个博士生一样,面临着步入工业界还是学术界的选择。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工业界,加入了滴滴的交易引擎团队,用机器学习强化派单算法。“我还是想要做一些能直接影响老百姓生活的事。读博士的时候,我们更多的是做实验、做研究,最后并不一定能直接看到自己做的东西对真实的人有什么影响。滴滴在出行领域,尤其我们做派单,能够直接影响到很多人。”
从悉尼科技大学攻读完博士的刘春阳,选择滴滴的理由也很有自己的逻辑。“首先,让更多的人打到车,出行更便利,这个事的社会价值毋庸置疑。第二,在出行赛道滴滴的体量非常大,在影响力更大的平台做优化,为用户和社会创造的价值也更高。第三,打车是双边市场的动态匹配问题,非常有挑战,持续思考和解决这些难的问题,会让自己得到更多锻炼。”
北京邮电大学毕业的丁伟则坦言:“当时刚毕业,没想那么多,只是上学的时候打车经常遇到拒载,非常无奈,所以打车这事的社会价值我还是非常感同身受的。”三个务实的技术人,都想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,看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。
责任:
基石的光环与重量
作为滴滴网约车公司的技术基石,这里的岗位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,“解决的问题足够难,天花板足够高”,最关键的是,每一行代码的功效都会直接体现在用户的使用中。这样的“光环”既是信任,更是责任,需要工程师们既顶得住压力,又要有灵活应变和沟通的能力。
徐哲和刘春阳曾经都在滴滴网约车技术最核心的部门之一——交易引擎团队。作为“滴滴大脑”,这里是支持滴滴核心业务的关键部门,也是离业务最近的技术团队,需要时刻和产品、运营等团队紧密配合。
2017年,当时的徐哲才刚工作一年,所在的团队正在进行强化学习分单的方向调研。强化学习是机器学习中的一个领域,听上去挺有研究范儿,其实,整个团队完全是从业务的视角出发,深入了解业务的痛点,分析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用什么样的方法,再把这个方法沉淀成在技术和学术上都有价值的方法论。这个过程让徐哲觉得特别有成就感。“做一件事既能够服务业务,对企业有益,同时在学术界又能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影响力,让更多的人认识这么一个领域。我觉得特别有意义。”徐哲说。
除了成就感,他们的身上还有沉甸甸的责任感。负责派单算法的刘春阳平时打车的时候特别喜欢跟司机聊天,碰到有司机抱怨派单不合理也虚心接受并改进。因为交易引擎技术和业务结合得非常深,充分理解用户的所思所想是工程师们的必备技能。“换位思考很重要,因为算法决策的结果最终会决定乘客每次打车的体验,司机每天工作的感受,甚至还会影响每个司机背后的家庭,这份责任很重。”因此,刘春阳之前也多次参加了全国各地司机的恳谈会,听听司机们的吐槽和建议,收集回来有价值的信息持续做优化。总之,对于网约车技术的同学来说,写代码只是“硬实力”,换位思考、持续沟通才是更重要的“软实力”。
让丁伟印象最深的是2017年做的网约车品类场景配置化项目,目标是实现10分钟快速配置一条产品线。2016年他刚进公司的时候,参与了优享、豪华车从零到一的搭建。他发现每一个新品类上线,需求都是又多又急,但其实都要重复研发一套流程,这引发了他的思考。“让复杂的事情变得简洁,就是技术的价值,也是研发同学的核心价值,我们要能把业务问题抽象成技术问题,把重复的劳动做成自动化、线上化、程序化的,从而能够快速解决问题。我发现每个新品类都在做重复的流程时,就自己主动做了一些优化改造,这样再有新品类上线,研发周期就可以大大缩短了。”因为主动向前一步做了优化,正巧公司也有意做整个网约车技术的配置化改造,丁伟顺理成章成了这个重要项目的核心成员。如今,他所在的部门承担了网约车技术内部的中台角色,能够更好地支持网约车多品类的同时落地。
成长:
让年轻加速进化
2016年加入的时候,网约车技术团队只有几十个工程师,丁伟作为应届生也承担了优享业务线研发对接人的角色。“滴滴真的很给年轻人机会。我也没想那么多,总之什么都没做过,做什么都觉得新鲜有趣,分配给我的活儿就努力干好。我没那么多胡思乱想,所有的想法都集中在怎么把事情做好,怎么做到自己分内的100分,甚至120分。这样才能做好准备去承担更大的责任,去做更难更重要的项目。”
提到“做好准备”,徐哲有另外的体会。“滴滴发展很快,这就决定了有时候并不是等你修炼到位,做好100%的准备才去做,因为我们面临的问题都没有现成的答案,需要探索和试错。更多的时候,leader会评估谁适合做这个工作,你就要先在这个位置顶上,一边做一边努力成长,边练边学,边学边干。这会让人成长的速度更快。”正因为有了这样广阔的战场,徐哲觉得自己每年都在认知升级,可以看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,“每年回看前一年的自己,都觉得好傻哦,我觉得这样的成长就是清晰可见的。”
对于刘春阳来说,成长有时候像下棋中不断进步。“我们做策略的思路有点像下棋,有整体的想法后需要仔细推演,看看走了这一步之后,全局会有怎样的改变,如果用另外的方式走,又会怎么样?司机和乘客的体验是什么样?会有什么问题?”这样的训练让他在工作中非常严谨和认真。
如今,已经作为团队leader的他们,除了技术本身,都要面临新的挑战:如何选人用人,让整个团队发挥1+1>2的效能。这对于技术人的成长,意味着要从关注事到关注人,多了很多的不确定性,但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和乐趣。
五年,时间大浪淘沙,有的人还在迷茫着自己的方向,有的人还在不断尝试新的可能。这三位网约车技术的工程师逐渐在“一张白纸”上用代码敲出了自己的精彩。他们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——让每天道路上奔流的百万网约车安全、快捷地载上乘客,送达到目的地。用技术的力量,让出行更美好。
未来也将继续在「滴滴技术」公众号
与大家分享更多干货,敬请期待!
团队内推
▬
滴滴网约车技术团队,承担了网约车各核心业务的研发和架构工作,打造了世界顶尖的出行平台,用业界一流的技术能力驱动用户增长。加入我们,和技术大牛一起面对高并发、大流量、复杂业务的极限挑战,打造分钟级接入新业务、新功能的技术实现方案,用技术手段实现用户增长,亲历创新业务从0到1!
团队正在热招高级Java工程师、go后端研发工程师、高级测试开发工程师、资深Android视频开发工程师、Android开发工程师、iOS开发工程师、高级后端研发工程师、资深前端工程等岗位。部门氛围开放,每一次技术方案讨论都是技术巅峰对决。对于潜力无限的同学 ,成长没有天花板。欢迎投递至 diditech@didiglobal.com,邮件主题请命名为「姓名-投递岗位-投递团队」。
扫码了解更多岗位